韩国近期一份报告揭示,部分跨国领养程序存在严重问题,许多韩国儿童在缺乏必要保障的情况下被送往海外,引发社会对领养制度改革的呼吁。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历史背景
韩国自1950年代起成为全球主要儿童输出国之一,累计约20万儿童被海外领养,主要流向欧美国家。这一现象与战后贫困、单亲母亲污名化等社会因素相关。
报告核心指控
程序违规:部分机构简化流程,未充分确认儿童是否真正孤儿或确需领养。
身份文件问题:存在伪造出生记录、隐瞒生物父母信息等情况。
后续追踪缺失:缺乏对被领养儿童海外生活的系统跟进。
典型案例
2023年丹麦一起诉讼中,300多名韩国领养者指控机构伪造文件,其中包含被错误登记为弃婴的实际非孤儿案例。
制度缺陷
韩国《领养特例法》虽要求优先国内领养,但执行存在漏洞。
私人领养机构主导流程,政府监管不足,经济利益驱动问题突出。
社会反应
海外韩裔被领养者组织要求彻查历史遗留问题。
国内舆论呼吁加强单亲家庭支持,减少被迫领养。
2024年韩国政府承诺审查领养机构,但改革进展缓慢。
国际回应
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多次对韩国提出改进建议,部分接收国开始加强领养审查。
现状折射出韩国在儿童权益保护与传统家庭观念间的矛盾。尽管跨国领养数量已从1980年代年均8,000人降至2022年约300人,历史遗留问题仍需系统性解决。未来改革方向可能包括强化政府主导、完善领养后追踪体系,以及改善单亲家庭社会支持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