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自1998年起步,首批从业者多为“60后”和“70后”,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早期从业者陆续进入退休年龄,基金业或迎退休高峰期。相关情况如下:退休案例增多:2024年以来,基金业有多位高管退休,如广发基金原董事长孙树明、国联安基金原总经理王琤等。2025年,退休现象更为明显,5月30日方正富邦基金董事长何亚刚因退休离职,国泰基金督察长刘国华也退休离任。6月6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告谢卫卸任公司总经理并转任资深专家,他将于今年夏天正式退休。同时,华泰柏瑞基金田汉卿、诺安基金王创练等早一批基金经理,也陆续到龄退休。高峰期预计时间:考虑到高管和资深基金经理可能从业年限更久,从时间上推测,2025年至2030年,公募基金行业可能到达一个退休高峰期。对行业的影响: 人才交替加速:随着早期从业者退休,基金业正经历新旧交棒,越来越多“80后”走上公募岗位,如永赢基金董事长马宇晖、总经理芦特尔等,行业新陈代谢加速。 经验传承挑战:早期高管和基金经理对行业的制度建设、投资理念的形成及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退休意味着经验的流失。如何有效整合经验与创新,将是验证整个行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投资风格转变:早期基金经理更加注重选股以及题材,后期基金经理则依赖团队以及量化工具。随着行业成熟,依赖题材炒作和风格漂移来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逐渐增加,未来基金经理们需要更加专注于基本面投资,借助量化工具挖掘被低估的市场标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