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选择与北约保持距离,决定不出席即将举行的北约峰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避免卷入地缘冲突: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使中东局势紧张升级。韩国高度依赖进口能源,中东动荡会给其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若李在明此时出席北约峰会,可能被视为对美国军事行动的间接支持,使韩国在国际政治中陷入两难境地,尤其在亚洲邻国对中东政策立场不同的情况下,缺席是对当前国际紧张局势的谨慎回应,可维护韩国的外交自主性。聚焦国内问题:韩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社会矛盾激化等复杂局面,李在明政府需要集中精力处理内部问题,稳固政治基础与经济发展,避免将有限的外交资源分散于不确定且高风险的国际事务中。出席北约峰会即便能与美国总统会面,也难保证在经贸议题上取得实质突破,还可能激化国内对政府外交策略的质疑。规避美国施压:北约峰会可能成为美国施压盟友增加军费的平台,五角大楼发言人已表示韩国等亚洲盟友也要遵守防务开支增加到GDP占比5%的“全球标准”。而韩国去年防务开支约占GDP的2.8%,按照美国要求,需在明年将军费开支增加近两倍,这对韩国经济来说负担沉重。李在明拒绝出席,可避免被美国当面施压甚至讹诈。改善周边关系:北约拉拢韩国,是想让其参与反华集团,且在美欧可能无法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援助的情况下,李在明若出席峰会,可能会被要求向乌克兰提供军援,这会得罪中俄两个邻国。李在明上台后致力于修复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此前已剔除前政府制定的有损中韩关系的政策,他希望与“挑事集团”切割,为改善对华、对俄关系预留空间。此外,李在明此前在G7峰会中因特朗普提前离场而“错过”美韩会谈,其原计划借北约峰会举行首次韩美首脑会谈的希望也已落空,这也降低了他出席北约峰会的意愿。同时,特朗普能否正常出席此次北约峰会存在不确定性,若李在明出席而特朗普不来或来了匆忙走人,会让李在明陷入尴尬,还可能引发韩国国内对其政府外交能力的质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