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球丹顶鹤的重要栖息地,每年夏季都会迎来鹤类育雏的繁忙时节。这里不仅是野生丹顶鹤的天然繁殖地,也是全国第二大人工繁育丹顶鹤种群基地,截至2025年累计繁育数量已达200余只,仅今年就成功人工繁育39只,创历史新高。 一、丹顶鹤的"带娃"日常在向海湿地,丹顶鹤的繁殖期集中在4-6月。雌雄鹤共同参与孵化,轮流在巢中孵卵(约30天),另一方可在周边警戒。幼鹤破壳后,父母会精心照料:用喙翻动幼鹤以调节体温,带领它们在浅水区学习觅食小鱼、昆虫和植物根茎。约90日龄后,幼鹤体型接近成年,开始练习飞翔。目前正值7月,保护区内可见多对丹顶鹤夫妇带着1-2只幼鹤活动。它们时而在芦苇荡中悠闲觅食,时而在浅滩小憩,幼鹤绒毛未褪,紧跟在父母身边,呈现出温馨的"家庭场景"。 二、人工繁育与野化的双重保护向海保护区自1993年开展丹顶鹤人工繁育研究以来,已形成成熟的技术体系。科研人员通过模拟自然环境,采用恒温育雏箱、活体饵料投喂等方式,使育雏成活率达到100%。同时,部分人工繁育个体接受野化训练:通过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学习野外觅食技能,已有50只丹顶鹤完成野化,其中20只成功实现迁徙。例如,2021年一对野化丹顶鹤在保护区内自然孵化出幼鹤,整个孵化过程完全由亲鸟自主完成,科研人员仅进行远程监测。这种"自然+人工"的保护模式,为濒危物种的种群恢复提供了重要范例。 三、湿地生态的持续优化向海湿地独特的生态系统(包括2.36万公顷蒲草苇荡和1.25万公顷湖泊水域)为丹顶鹤提供了理想栖息地。近年来,保护区通过实施霍林河引水、湿地补水工程,使适宜鸟类栖息的湿地面积扩大至4万公顷,并建立覆盖全区的监控系统,有效减少人为干扰。目前,全球近2000只野生丹顶鹤中,有200余只常年在向海繁衍生息。作为"吉林八景"之一的"向海鹤舞",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科研人员。游客可在鹤岛观察半散养丹顶鹤的自然行为,或通过保护区博物馆的影像资料了解鹤类育雏过程。这片湿地正以其科学保护与生态景观的完美结合,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