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推动橡胶产业发展、建设可可加工厂等方式,助力科特迪瓦农业升级,具体如下:建设格格杜垦区:1997年,格格杜垦区迎来了第一批中国农业技术合作组专家。作为中科两国建交后的首个成套农业项目,经过近30年、11期中国援非农业专家的不懈努力,格格杜垦区不仅是中科两国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更是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水稻种植基地。推广水稻种植技术:中国农业技术合作组在当地组织了大量实用培训,涉及水稻生产、仓储、销售,农机操作、维护、维修等多个领域,培训科方政府官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农民超过2000人。同时,专家组还引入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高产优质稻种,已培育出4个获得科特迪瓦官方认证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其中C26稻种每公顷年产量在7吨左右,已在科特迪瓦全国推广。提升水稻产量与收入:在中国专家帮助下,垦区水稻产量已由原来的平均每公顷2.5吨提升至4吨,稻米畅销西非,水稻种植户年均收入超2万元人民币,促进了当地传统水稻种植业向现代化转型,助力科方实现“2025年大米自给自足,2030年大米出口”的目标。推动橡胶产业发展:美兰集团、海南农垦、海胶集团等中企在科特迪瓦建立起从种植、采收到加工、出口的全产业链供销体系。美兰集团于2019年开始在科特迪瓦设立橡胶加工厂,其控股的第三橡胶加工厂年产能达10万吨。预计到2025年底,中企对科特迪瓦橡胶产业综合贡献率将超过50%,推动科特迪瓦橡胶加工业整体跃升,使其跻身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橡胶出口国。建设可可加工厂:由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科特迪瓦最大自有可可加工厂,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该工厂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配套有6.7万平方米仓储基地,是非洲最大的可可豆仓储中心,增强了科特迪瓦在全球可可市场的话语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