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诗人雷震是一位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致力于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逐梦诗歌创作的创作者。以下是对她的详细介绍:成长经历与艺术启蒙:雷震成长于阿尔卑斯山脚下,奶奶收藏的水墨画、创作的陶艺品和推崇的东方极简美学是她的艺术启蒙。19岁时,她前往英国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在唐人街光华书店接触到中国古代典籍的不同译本,因译本差异决定自学中文。与中国的渊源:她从《易经》震卦中的“震为雷”取了中文名“雷震”。后来,她来到中国,嫁给了一位中国画家。在北京居住18年后,她与原籍成都的丈夫选择到青城山栖居,被成都浓厚的烟火气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所吸引,至今已定居成都三年多。从画家到诗人的转变:初到中国时,雷震以水墨画创作为主,获奖频频。但练习中国书法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书法让她体会到汉字的表意本质,进而沉迷于汉诗,完成了从画家到诗人的蜕变。诗歌创作风格与成就:雷震通晓德、英、法、中4种语言,中文诗歌逐渐成为她的创作重点。她的作品如《望江》《古都》等融合地理志与抒情诗,将无人机、玻璃幕墙等现代意象与道家宇宙观并置,隐喻成都2300多年未迁址的文化包容性,凸显成都的城市精神,获得中国诗歌界的认可。文化观念:作为中欧建交50周年的时代注脚,雷震有着独特的“文化公民观”。她认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应以文化交流为主,顶尖艺术属于全人类,人们应该超越国界,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