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冰淇淋凭借创新口味、可靠品质与高效供应链,成功破“冰”,在海外市场逐渐走俏。相关情况如下:市场表现:截至2024年底,蒙牛旗下的艾雪冰淇淋在印尼年营收突破30亿元,在菲律宾市场份额跃居第二。伊利的Joyday品牌则进入泰国冷饮前三甲,并出口到19个国家和地区。走俏原因: 产品本地化研发:中国冰淇淋企业深入调研海外市场需求,针对当地消费者偏好进行产品调整。如伊利发现印尼消费者青睐小规格、高甜度、多层次风味且包装色彩鲜艳的产品,于是研发了50多款本土化产品,成功打开市场。 渠道创新:蒙牛旗下艾雪通过向百余个城市社区免费提供冰柜,抢占终端陈列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印尼市场从国际巨头和路雪手中夺得市场份额,2024年跃居印尼市场份额第一。 供应链保障:高效的供应链是冰淇淋出海的关键。例如湖南美伦食品有限公司出口到中东的冰淇淋,全程采用零下18摄氏度冷链运输,从出厂到沙特阿拉伯超市货架仅需15天。常德海关还开辟了冷链食品出口“绿色通道”,将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保障了产品运输时效和品质。 关税优惠助力:凭借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冰淇淋产品出口到泰国可享受30%的关税优惠,成本优势显著增强了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发展趋势:随着冰淇淋出海的成功,为国内乳企出海奠定了基础。伊利、蒙牛、新乳业等国内主要乳企都在谋划新一轮的出海,未来计划将泰国、印尼的成功经验复制至其他潜力市场,以冰淇淋为突破口,进一步拓展海外乳制品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