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募基金2025年二季报显示,全市场有近1800只基金在二季度提高了港股仓位,其中近300只基金对港股的配置力度提升了超10个百分点,部分基金的增持幅度超过50个百分点。以创新药为代表的高成长方向,和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股息方向,成为基金加仓港股的两大主要方向。相关介绍如下:具体基金调仓案例: 格林港股通臻选A:一季度末港股仓位仅有37%,二季度末大幅提升至94.87%,提高了近60个百分点,前十大重仓股已全部为港股,合计仓位87.12%。 鹏华沪深港互联网:港股仓位从一季度末的22.87%提升至二季度末的77.85%。一季度仅重仓3只港股,二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中有9只均是港股,前三大重仓股分别为金蝶国际、中芯国际和快手。 诺德兴新趋势A:一季报前十大重仓全部为A股,二季报前十大重仓中出现了美图公司、快手、高伟电子等4只港股,港股仓位从2.41%提升至44.45%。创新药板块:Wind数据显示,沪港深基金对港股医疗保健板块的配置权重从一季度末的0.54%提升到0.88%。石药集团是基金在二季度加仓股数最多的港股,有101只基金进行了增持。三生制药、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生物等港股创新药也获得基金大力增持。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加仓了三生制药,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加仓了信达生物。截至二季度末,内地公募基金对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生物三只个股的持股占流通股比已经超过10%。银行板块:沪港深基金对港股金融板块的配置权重从一季度末的0.5%提升到0.67%。港股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只高股息银行股获得了基金大举加仓。其中,108只基金加仓了港股的建设银行,91只基金加仓了港股工商银行,47只基金加仓了港股农业银行。基金南下抢筹银行和创新药,体现出高成长和高股息的杠铃配置策略。港股兼具“低估值优势”与“经济复苏强关联性”,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较海外主要市场折价显著,叠加互联网、软件等板块政策边际改善,形成“估值修复+基本面共振”逻辑,吸引了基金加大对港股相关板块的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