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储能产业链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层面政策引领: 明确发展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为储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完善市场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印发《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明确储能参与市场主体地位,拓展新型储能盈利渠道,促进新型储能成本合理疏导。地方层面积极响应: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发展需求,推出细化利好政策。例如,《广州市白云区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修订草案)》提到,推动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调峰、工商业错峰用电、数据中心备电等场景融合应用,鼓励“储能+新能源”“储能+微电网”模式创新,为储能产业在地方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支持和引导。技术研发支持:国家能源局积极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和技术攻关工作,推动各类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通过遴选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涵盖多种技术路线,促进了新技术研发应用;同时设立研发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为储能产业链的技术升级提供了支撑。强化监督管理: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新型储能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健康有序发展。包括开展电力系统调节性电源综合监管工作,重点监管新型储能在规划建设、调用运行、市场交易、价格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台相关安全管理通知,规范电站建设和消防验收工作,为储能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