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重大成果频出,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技术方向均取得多个领先成果。以下是一些具体成果:量子通信领域:我国于2016年发射了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建成国际上首个远距离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2025年3月,首次实现跨越亚非、距离上万公里的星地量子通信。目前,合肥、上海、北京、广州等16个重点城市建成量子城域网。此外,我国在量子直接通信技术上也连续取得突破,刷新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速率纪录、成功构建300公里全连接量子直接通信网络等。量子计算领域: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种物理体系上都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2025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成功构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速度在特定场景比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快千万亿倍,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2025年,国内发布了首个支持1000专用量子比特的相干光量子计算云服务,标志着我国专用量子计算正式迈向千比特规模化实用新阶段。量子精密测量领域:2025年1月,由南方电网牵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全球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成功落地,标志着量子测量技术在电力系统实现应用。2025年5月,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制的钻石单自旋传感器、量子磁力仪、微波场强仪等量子传感器。我国在原子钟、量子陀螺仪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量子雷达、痕量原子示踪、弱磁场测量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