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陆空联动!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路线抢先看 莲花山公园风筝广场上,一架载着全运火炬的直升机腾空而起,俯瞰深圳45公里发展轨迹的空中奇旅就此开启。
 
 十一月清晨的深圳,微风拂过莲花山公园的风筝广场。随着一架直升机缓缓升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在深圳站的传递进入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空中旅程”。
 
 这段总长45公里的传递路线,巧妙地对应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采用陆空联动、山海贯通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大型赛事的火炬传递。
 
 从象征改革精神的莲花山,到代表开放成果的深圳湾,再到彰显创新活力的前海,这场穿越城市上空的火炬之行,讲述着一个特区45年发展的“微缩史诗”。
 
 01 三站联程:改革、开放与创新之路
 深圳站火炬传递以“三站联程・山海连城”为核心理念,全程巧妙分为三段,寓意深圳的城市发展脉络。
 
 第一段被命名为“改革之路·勇”,全程约1公里。
 
 火炬从莲花山公园空中连廊出发,沿中轴线跑向风筝广场。这段路线途经深圳行政中心与城市客厅,旨在重温“春天的故事”的时代乐章。
 
 莲花山公园是深圳的城市客厅和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象征。选择在此启动火炬传递,寓意着从这片精神高地汲取不竭的勇气与智慧。
 
 第二段是“开放之路·闯”,采用直升机空中传递,全程约40公里。
 
 火炬从莲花山风筝广场起飞,西行飞越梅林山、塘朗山等城市翠脉,纵览深圳湾,跨越深圳湾大桥,最终抵达前海石公园。
 
 这段航程串联山、海、城、港,展现深圳从改革起点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开放决心。
 
 第三段为“创新之路·融”,回归陆路传递,全程约4公里。
 
 火炬从前海石公园启程,穿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核心区域,最终抵达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广场。
 
 这段路线恰逢前海合作区建立15周年,展现深港协同、湾区共融的创新图景。
 
 02 山海贯通:立体穿梭的城市叙事
 深圳站火炬传递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陆空联动的立体传递模式。
 
 空中传递段飞越梅林山、塘朗山等城市翠脉,纵览梅林水库、园博园、华侨城湿地等生态景观,沿深圳湾滨海带一路向西。
 
 这条被命名为“鲲鹏径”的空中路线,串联了15个重要城市地标,从自然生态到城市地标,从历史记忆到现代繁华。
 
 航线特别飞越蛇口片区,俯瞰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的历史现场,形成一条读懂深圳的观景长廊。
 
 这种点对点跳跃式传递,更加全面地串联城市地标,展示城市特色,体现历史文化和当代风貌的传承。
 
 从空中俯瞰,深圳湾大桥如银链连接深港,前海石公园的浪花与香港元朗的天际线同框,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脉络与经济联系。
 
 03 地标寓意:城市精神的空间载体
 火炬传递的起点——莲花山公园空中连廊,是深圳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实践。
 
 它串联起莲花山、笔架山两大公园与深业上城商业区,实现了公园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莲花山公园更是一座象征着深圳改革精神的城市地标。莲花山顶,邓小平铜像定格在目视前方、跨步向前的姿态。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收火仪式选址于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广场。这里曾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举办地,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会客厅”。
 
 在此收火寓意着特区精神的传承与湾区合作的创新。
 
 深圳湾大桥作为连接深圳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跨海大桥,通过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促进深港经济合作、强化深港民生融合。
 
 而前海石公园则以标志性地物“前海石”为核心,成为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象征。
 
 04 科技赋能:创新火炬传递方式
 与历届全运会相比,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在方式上突出科技赋能,采取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
 
 这种创新传递方式凸显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
 
 深圳已集聚19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2024年低空经济年产值超过900亿元,形成全球领先优势。
 
 在无人驾驶方面,深圳市功能型无人车运营总里程达20万公里,月送单量首次突破百万。
 
 截至目前,深圳已向功能型无人车开放路权线路1257条,总计3581公里。
 
 同时,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也发展迅猛,2024年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数量全国第一。
 
 这些科技元素与火炬传递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深圳产业实力的展示,也是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预示。
 
 05 全城互动:营造全民迎全运氛围
 火炬传递沿途设置了多个展示活动,与市民互动,营造热烈氛围。
 
 在莲花山公园空中连廊,身着统一制服的混声青少年合唱团方阵唱响《春天的故事》,这首镌刻着深圳基因的旋律,展现对城市的礼赞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莲花山公园小风筝广场,囊括老中青少的运动场景多元呈现,飞盘、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活动,体现城市中心公园的“有氧一刻”。
 
 在前海大道(近前海石公园),BMX骑行方阵、轮滑分别进行队列变换表演,同时还有足球及街舞的定点演出。
 
 镜头带到远处桂湾河上的电动水翼板运动和无人船,水陆相映,运动交融。
 
 在前海大道的另一段,结合深港共同的文化,非遗舞麒麟和深圳学生组成的醒狮团沿街散开,迎接最后到来的火炬手。
 
 随后学生们和深港青年代表共同唱响《共同家园》,营造热烈的仪式氛围。
 
 当日下午5时左右,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火种在广州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汇聚,完成了一场简单的融火仪式。
 
 四簇火苗融为一体,象征着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与团结。
 
 而就在两周后的11月15日,全运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将在深圳湾举行。
 
 来自22个省(市)的73名选手将在深圳湾大桥上奔跑跨越深港两地,再次演绎“一线连双城”的独特赛事体验。
 
 从空中火炬传递到跨境马拉松,十五运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描绘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精彩和便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