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采购监管迎来新标准,全流程监督防控风险
采购制度体系、供应商管理、合同履约等环节被全面纳入监督视野,国有企业的采购活动将迎来更加规范、透明的监管时代。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25年11月5日发布了《国有企业采购业务监督指南》团体标准,这一标准填补了国有企业采购业务监督领域的制度空白。
该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智慧监督”理念,推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实时预警与风险拦截,覆盖了采购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业务监督内容。
01 解决制度空白
国有企业采购体量巨大,社会关注度高,既事关国有企业的降本增效、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关系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然而,在《国有企业采购业务监督指南》发布之前,国企采购业务监督领域一直存在制度空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秘书长彭新良表示,该标准与国有企业采购过程中的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共同构筑防范风险的三道防线。
这一标准的发布是深化国企改革、推进阳光采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
02 全覆盖监督内容
《国有企业采购业务监督指南》团体标准涵盖了国有企业采购活动的全流程业务监督内容。
标准详细规定了采购制度体系、采购寻源、供应商管理、采购文件编制、合同履约等关键环节的监督要求。
这些规定覆盖了采购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确保监督工作能够贯穿采购业务始终。
事前阶段,标准关注采购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合规性;事中阶段,重点监督采购寻源、供应商选择等环节。
事后阶段,则强化对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与评估。
03 智慧监督创新
该标准创新性地提出了 “智慧监督”理念,为国有企业采购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智慧监督”强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采购风险的实时预警和有效拦截。
这种监督方式不仅提升了监督的精准性,也大幅提高了监督效率,使采购监督工作从传统的人工检查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变。
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监督工作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和纠正采购过程中的问题,防范采购风险。
04 融入标准体系
《国有企业采购业务监督指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已有的相关标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有企业采购标准体系。
该标准与已发布的 《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规范》 相互配套,形成了更为完善的采购标准体系。
这一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采购工作的规范化、透明化和数智化发展。
专家指出,完整的标准体系有望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国有企业在采购领域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随着《国有企业采购业务监督指南》团体标准的实施,国企采购活动将建立起包括业务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在内的三道风险防线。
标准与“智慧监督”理念的结合,将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采购监管的“鹰眼”,实现实时预警和风险拦截。
这套标准体系有望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