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基金经理阵营重回百人关,新贵vs老将谁更能打?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已达109位,重返“百人时代”,一场关于投资策略、收益与风险的较量正在展开。
公募基金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6.74万亿元,继8月底首次突破36万亿元后再创新高。
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百亿基金经理阵容迅速扩容。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百亿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已达109位,其中规模突破200亿元的基金经理有31位。
01 格局重塑:新老交锋与梯队演变
基金管理行业正经历着人才格局的深刻变革。
易方达基金张坤以565.43亿元的在管规模稳坐行业头把交椅,这位在公募行业征战17年的老将,刚刚卸任副总经理职务,专注投资管理工作。
紧随其后的是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其三季度规模增长60.91亿元,总规模达453.57亿元。
在行业前列的基金经理中,中欧基金葛兰以435.44亿元的管理规模位居前三,其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中欧医疗创新股票等产品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
与老将坚守相对应的是,银华基金的李晓星和景顺长金的杨锐文新晋权益基金经理规模TOP10,显示出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与格局动态变化。
02 新贵崛起:新生代基金经理规模暴增
今年三季度,共有34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上升且进入“百亿俱乐部”,新生代基金经理正以惊人速度崛起。
永赢基金任桀的管理规模从二季度末的11.66亿元增长至三季度末的128.78亿元,增幅高达1004%,成为本季度规模增长最为迅猛的基金经理之一。
同样来自永赢基金的张璐,2024年末管理规模仅20.25亿元,到2025年二季度末已增至154.13亿元,增幅高达761.20%。
鹏华基金闫思倩、广发基金陈韫中、汇添富基金张韡管理规模增幅均超200%。
这些新晋百亿基金经理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大多抓住了AI赛道的机会。新易盛、中际旭创、工业富联等三季度热门AI算力股被至少10位基金经理共同重仓持有。
03 投资策略:老将坚守与新贵追逐
老将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投资理念,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
张坤专注于寻找具备优秀商业模式、竞争力和定价能力突出的公司。他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当前市场对中国内需潜力和消费存在明显低估。
葛兰则继续聚焦创新药投资机会,她在基金季报中表示,创新升级、消费复苏及国产替代仍将是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贵们更倾向于追逐高成长性赛道。
永赢基金张璐的代表基金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以199.34% 的收益率位列第一,其重点布局机器人与卫星互联网等方向。
鹏华基金闫思倩的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以188.92% 的收益率紧随其后。
睿远老将傅鹏博则展示了其灵活应变的一面,他大幅调整持仓结构,全面拥抱科技概念股,重仓了胜宏科技、新易盛、寒武纪等AI概念股。
仅胜宏科技、新易盛两只股票就为其贡献了超20亿元的浮盈。
04 业绩分化:首尾相差近70%
市场永远用结果说话。截至2025年10月30日,市场上规模超百亿元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业绩呈现出严重分化状态。
睿远成长价值A收益为68.09%,位居首位;而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银河创新成长A、中欧时代先锋A收益分别为60.5%、57.91%、53.05%。
相比之下,有8只百亿基金的收益不足30%,其中易方达老将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收益为-1.2%,景顺长城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的收益只有0.46%。
首尾相差接近70%。
从整体来看,管理规模超300亿元、20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偏股型指数年内平均收益分别为9.8%、12.5%,均低于90名百亿基金经理平均水平,显示“规模魔咒”依然存在。
05 共管模式:行业转型的新趋势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基金行业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革。
2025年7月,中欧医疗健康发布公告称,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与葛兰共同管理该基金。这是行业向“平台式、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转型的典型案例。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计1927只产品出现基金经理新任职变动,其中666只产品为“共管式增聘”。
这些产品来自于122家基金公司,其中不乏刘格菘、李晓星、赵蓓、冯波等百亿基金经理的产品。
共管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各个基金经理的优势,通过多资产多策略提升组合风险收益比。通过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及观点碰撞,组合能够更好地发挥股债的协同性。
06 未来展望:乐观与审慎并存
面对后市,基金经理们表达了既乐观又审慎的态度。
张坤在季报中直言,长期趋势很可能呈现“中国消费增速>中国GDP增速>全球GDP增速”的格局。
刘彦春同样表达了对消费板块的坚定信心,他预测2026年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宽松有望带动其需求回暖,进而推动海外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回升。
在新兴赛道方面,李晓星指出,“十五五”规划中围绕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质战斗力,以及深海科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质生产力方向将成为布局重点。
然而,经历过市场多次洗礼的老将们也更懂得风险控制。
永赢基金任桀表示,虽然云计算行业长期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但要当心估值扩张周期后的均值回归。
傅鹏博在基金三季报中提示,经过三季度后,大部分板块估值已经不再便宜,A股上涨也将从依赖充裕的流动性带来的估值修复和提升,转变为盈利和基本面驱动。
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基金经理的新老交替从未停止。三季度,刘格菘卸任了已管理近7年的广发多元新兴产品,由8月增聘的周智硕独管。
周智硕在跳槽至广发基金后迅速重回百亿基金经理阵营。
老将们选择专注本真,如张坤卸任行政职务后专注投资;新贵们凭借敏锐嗅觉抓住AI、医药等风口实现规模暴增。
但无论是谁,都要面对“规模魔咒”的考验——数据显示,管理规模超300亿的基金经理年内平均收益低于百亿基金经理平均水平。
在这个数字游戏中,最后的赢家永远是能为持有人创造长期可持续回报的那些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