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冬季“冬藏”的养生正确方式:
饮食方面
增加温热性食物摄入
解释:冬季适合吃一些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能够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助于抵御寒冷。从中医角度看,它们具有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等功效。例如,羊肉性温热,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冬季手脚冰凉的状况。
建议:可以每周吃2 3次羊肉汤、牛肉炖萝卜等菜肴。
多吃滋阴潜阳食物
解释:冬季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流失,应多吃滋阴潜阳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等。黑芝麻含有丰富的油脂、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核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有助于补充人体在冬季因新陈代谢减缓而可能缺乏的营养成分。
建议:每天可食用一小把黑芝麻(约10 15克),2 3个核桃。
适当食用根茎类蔬菜
解释:像萝卜、山药等根茎类蔬菜在冬季大量上市。萝卜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等功效,其中的芥子油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山药则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它们可以为身体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建议:每餐可搭配适量的根茎类蔬菜,如萝卜可做成萝卜丸子,山药可清炒或炖汤。
起居方面
早睡晚起
解释:冬季日照时间短,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能养人体的阴气。符合冬季“藏”的特点,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减少能量的消耗。例如,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7 8点起床,这样能让身体在寒冷的冬季得到充分的休息。
建议: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可通过泡热水澡、阅读等放松的方式帮助入睡。
注意保暖
解释:冬季寒邪容易入侵人体,所以要注意保暖。头部是“诸阳之会”,如果头部受寒,容易引起头痛等不适,所以外出时要戴上帽子;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受寒后可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要穿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
建议:选择合适的保暖衣物,如羽绒服、羊绒毛衣等,室内可使用取暖设备保持适宜的温度(18 22℃)。
适度运动
解释:虽然冬季要“藏”,但也不能完全不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方式,动作相对舒缓,不会过于剧烈,能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这样既达到了运动的目的,又不会因出汗过多而耗损阳气。
建议:每周进行3 5次运动,每次30 40分钟。
情志方面
保持平和心态
解释:冬季万物闭藏,人的情志也应处于内敛状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如焦虑、愤怒等。平和的心态有助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因为情绪过度波动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例如,过度愤怒会使肝气上逆,影响肝脏的正常疏泄功能。
建议:可以通过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来调节情绪,每天花15 20分钟进行放松练习。
多晒太阳
解释:冬季阳光相对较少,而晒太阳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促进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改善人的情绪,减轻抑郁等不良情绪。从中医角度看,晒太阳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使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建议:每天选择阳光充足的时候,晒太阳15 30分钟,可在上午10点 下午2点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