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集团通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养殖和种植环节,实现了“养殖—沼肥—绿色农业”的一体化循环,打造出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数字化种养循环模式。具体如下:数字化养殖: 智能监测与饲喂:牧原集团在养殖环节集成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猪舍内配备智能监测设备,可实时查看猪群健康状况,精准识别猪发烧、咳嗽、外伤等情况。智能饲喂系统能根据猪的不同生长期调整饲料配方,控制下料量,实现智能饲喂,既保证猪群营养均衡,又避免饲料浪费。 智能环控等产品应用:研发出智能环控、智能养猪专家、智能健康管理系统等5大类30余种智能产品,应用覆盖生猪饲料加工、养殖、粪污处理、屠宰等多个板块。这些智能产品不仅节约了养殖成本,还通过减少人与猪直接接触,降低了疫病传播风险,提升了猪肉品质。 全产业链数字平台搭建:搭建了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平台,可对集团300多家子公司、14万名员工、200多家饲料厂、1100多家养殖场、10个屠宰场进行数字化深度管理。200万套智能设备每天产生10亿条数据,这些数据为业务决策、过程纠偏管理、绩效考核与评价提供支撑,将价值延伸至效率、成本、利润上。数字化种植与循环利用: 精准农田监测:在种植环节,牧原运用卫星、多光谱无人机及田间信息监测系统等,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多种物联网设备将数据传输到电脑终端,实时把控土壤墒情、温度等农事数据,工作人员轻点手机App,就能监测水肥状态,实现对每块土地长势的精准把握,及时开展农作物管理,大幅节省了人工成本。 水肥一体化管网铺设:牧原集团在1100余个养殖场周边铺设支农管网,2024年累计铺设2838.1万米,通过粪肥资源化利用服务农田达472.08万亩。附近养猪场的猪粪尿经过固液分离、液体发酵等处理后变成水肥,顺着管网喷洒到田地里,替代化肥,实现了粪肥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提升了土壤有机质。 测土配方与农技服务:牧原组建了由300名有农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组成的农艺师团队,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服务,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状况,科学指导农民使用水肥,同时开展农技服务,培训农民,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技术,促进粮食增产。 打造高标准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将种养循环与高标准农田项目深度融合,由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牧原集团具体种植运营农民托管土地。通过“农田标准化+水肥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的生产要素创新组合,实现了种植效率的大幅提升,如内乡牧原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粮食产量从700kg提升到1000kg,原来的岗坡地变成了吨良田。同时,采用“保底收入+分红”模式,让农民亩均收入增加,实现了企业、农民、合作社多方共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