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落沪”既是顺应市场趋势的主动变革之举,存在诸多发展机遇,也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一次冒险尝试,面临不少挑战,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具体分析如下:利好方面: 享受政策与产业集群优势: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企业众多,能为雷克萨斯提供完善的配套。金山区半径50公里内汇聚了特斯拉超级工厂、蔚来汽车总部等新能源产业链核心力量,可辐射周边3000余家零部件企业,形成链式发展格局。同时,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白名单”制度等政策,为其提供了税收优惠、外资准入便利等支持,金山区“拿地即开工”的审批模式也加快了项目推进速度。 降低成本与提升效率:金山工厂人工成本仅为日本爱知县的1/3,且宁德时代就近配套可使动力电池采购成本降低18%。相较日本本土供应链,库存周转率可提升2.1倍。此外,依托洋山深水港,向欧洲出口的物流成本比从日本出口降低了22%,通关时效提升3个工作日,有利于产品出口,实现“大中华区+出口基地”的战略目标。 技术研发与创新:通过在中国建立“逆向创新中心”,雷克萨斯可利用中国企业在性价比和智能化方面的技术优势,弥补自身短板。还能将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数据实时回传至日本总部,预计到2027年,可使丰田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周期缩短30%。 品牌转型契机:雷克萨斯在华销量呈下滑趋势,品牌影响力有所减弱,电动化转型迫在眉睫。落户上海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是其向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一步,若能成功,可重塑品牌形象,提升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力。风险挑战方面: 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本土新势力品牌如蔚来、理想、小鹏等已在高端新能源领域占据一定份额,传统豪华品牌奔驰、宝马等也在加速电动化布局。雷克萨斯电动化起步较晚,2024年其全球电动化率不及3%,相比竞争对手处于劣势,且消费者购车理念逐渐向“买技术”转变,其品牌溢价优势减弱,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量产时间与政策变化:雷克萨斯新车要到2027年才能量产,届时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可能终止,将错失前期依靠政策红利培育市场和消费者的时机,进入市场后需直接面对完全市场化竞争,面临较大市场风险。 技术自主研发不足:雷克萨斯核心的三电技术依赖于丰田体系,电池采购宁德时代,智驾与Momenta合作,车机选用腾讯生态,本土化更像是建立组装厂,缺乏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能力,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方面可能受限,难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销售渠道转型难题:雷克萨斯现有的下级经销商采用传统经销模式,与造车新势力的直营体系不同。若要向新能源销售模式转型,可能引发现有渠道动荡;若维持现状,又难以满足新能源消费者需求,渠道转型面临两难境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