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近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在医疗康复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突破成果: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单位开展的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功。该试验为一名四肢截肢患者植入了脑机接口设备,手术采用“嵌入式”方法,使用了全球最小尺寸的神经电极,截面积仅约头发丝的1/100,柔性超过美国Neuralink百倍,降低了植入创伤和对脑组织的损伤。自主研发的在线学习框架可实时读取脑神经信号并完成运动解码,能根据大脑信号变化调整参数,还能做到“跨天稳定”。“北脑一号”帮助失语患者重建交流能力:2025年3月5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团队实施了全球首例无线植入式中文语言脑机接口手术,将“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植入一名渐冻症患者左侧大脑控制语言运动的关键区域。该系统集成了自主研发的柔性高密度脑皮层电极等技术,128通道同时采集的信号通量位居国际同类产品之首。患者经过训练,实时解码准确率达52%,已能解码出“我要喝水”等语言,单字解码时延小于100毫秒,为当前国际最高水平。脑电大模型实现中文脑电信号解读突破: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基于全球最大的人类颅内脑电数据库,研发出脑电大模型。该模型利用多脑区立体脑电协同解码技术,破解了中文脑电信号解读难题,对中文声母的识别准确率超83%,韵母识别准确率超84%。临床试验显示,脑电大模型可在54个汉字训练集基础上,解读出1951个常用汉字,半秒钟内就能解读出一个完整的中文语句。“三合一”颅骨植入式脑脊接口微型设备问世: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首创“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通过4小时微创手术,经颅骨微孔植入直径仅1毫米的柔性电极,创伤面积缩小90%。其AI算法可毫秒级解析信号,32个物理通道模拟256个虚拟通道,精准捕捉0.1μv级神经电信号,下肢肌群控制准确率达92.7%,术后24小时患者就能恢复腿部运动。清华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助力高位截瘫患者: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洪波团队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通过把电极放置在大脑硬膜外,帮助3位因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的患者实现抓握、举升、自主喝水、脑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该技术将电极植入患者颅骨下硬膜外,避免对神经细胞造成破坏,同时通过近场无线供电与通信技术实现体内无需电池、终生稳定使用,依靠算法可精准解码患者的运动意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