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0多只获救野生动物在广西崇左重返自然,开启生命新征程 在崇左喀斯特石山地区,一只领角鸮从运输箱中振翅高飞,划破长空,标志着70多只获救野生动物重新回归自然家园的旅程开启。
 
 近日,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在崇左喀斯特石山地区,成功将70多只经救护康复的陆生野生动物放归自然,并同步启动了对放归动物的野外监测工作。
 
 这批野生动物共12种70多只,包括凹甲陆龟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22只,领角鸮、蛤蚧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50只,以及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舟山眼镜蛇(幼体)1种1只。
 
 01 科学有序的放归行动
 在放归现场,工作人员小心开启运输箱,领角鸮、褐翅鸦鹃等鸟类率先振翅飞向林间,大壁虎、凹甲陆龟等爬行动物则缓缓爬向植被深处,顺利回归自然家园。
 
 为确保这批野生动物能够成功适应野外环境,救护中心技术团队在放归区域科学布设了多台红外相机,将对这批动物的活动规律、生存状况及适应性进行长期监测。
 
 这些收集到的数据将为后续优化野生动物救护与放归技术提供关键支撑。
 
 02 专业的救护康复流程
 本次放归的野生动物均由区内各地市林业主管部门移送。
 
 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依照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规范,开展隔离检疫、医疗诊治与康复饲养等系统工作。
 
 待动物体况全面恢复后,中心进行专业评估确认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最后结合物种习性选定放归地点,启动放归程序。
 
 这种严谨的工作流程确保了野生动物在返回自然后有足够的生存能力。
 
 03 广西持续的野生动物保护努力
 这并非广西首次开展野生动物放归活动。
 
 今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就在高峰森林公园周边区域放归了豹猫、栗树鸭、褐翅鸦鹃等4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及果子狸、白鹭、珠颈斑鸠等3只国家“三有”野生动物。
 
 当时放归的野生动物主要为广西林业、公安等部门执法罚没,以及热心市民发现移送的伤病个体。
 
 此外,今年6月,广西崇左弄岗保护区还救护放归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长鬣蜥。
 
 而贺州市多部门也通过联合执法,在近期成功将21尾珍稀斑鳠(俗称芝麻剑)放归自然水域。
 
 04 构建完整的保护链条
 此次成功放归,是广西健全 “救助-康复-评估-放归-监测”一体化野生动物保护链条的具体实践。
 
 这更是复壮动物野外种群、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举措。
 
 广西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
 
 通过完善救护流程、加强科学监测、开展公众教育等多项措施,逐步构建了全方位的野生动物保护体系。
 
 红外相机捕捉到的身影,将讲述这些动物在新家园的生活故事;而崇左的喀斯特石山,则见证了人类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守护。
 
 每一次成功的放归,都是对生态链条的一次修复,也是对我们共同家园的庄重承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