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于2025年9月30日在俄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22届年会上表示,美国施压印度停购俄石油,背后有推销本国能源的深层动机。这一表态揭示了大国在能源领域的博弈逻辑,以下从事件背景、各方动向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事件背景与美国的双重动作从背景来看,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能源出口重心逐步转向亚洲,印度成为其重要买家。2024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达到新高,日均超过200万桶,占其总进口量的近四成。对俄罗斯而言,这部分出口是维持财政的重要支撑;对印度来说,折扣俄油大幅降低了炼厂成本,缓解了通胀压力。在此情况下,美国采取了施压与推销并行的策略。一方面,美国以制裁为筹码向印度施压。2025年美国对印度出口纺织、制药类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涉及金额达200亿美元,且前总统特朗普威胁要对继续购买俄石油的国家征收100%关税,将贸易与能源采购挂钩,迫使印度在经济利益与能源选择间妥协。另一方面,美国趁机扩大对印能源出口。随着印度调整进口结构,其从美国进口能源的份额已提升25%,美国能源企业借助这一契机,试图填补印度减少俄油进口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印度的两难抉择与应对印度在能源采购上陷入纠结。此前,印度通过大量进口折扣俄油,账面节省数百亿美元,但美国将贸易通道与能源采购挂钩后,继续买俄油可能让印度失去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出口市场。迫于压力,印度已开始调整采购策略,2025年8月起,国有炼油公司暂停现货采购俄石油,民营与国企同步减少采购量,俄罗斯石油在印度进口中的占比有所下降,同时增加了中东、美国及非洲的能源进口份额,其中非洲份额提升至18%。不过,印度并未完全顺从美国。其提出替代方案,要求美国允许伊朗、委内瑞拉石油进入印度市场,以逐步替换俄油,避免国际油价因突然断供飙升至每桶200美元。此外,印度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明确建议印度抵制美国压力,强调折扣俄油对稳定通胀的关键作用,认为能源政策的战略自主不可让步。 对俄印能源合作及地区格局的影响这一博弈对俄印能源合作造成冲击。印度采购量下调,对俄罗斯形成双重打击,既减少了俄能源出口收入,又迫使俄罗斯重新寻找替代市场。为维持出口,俄罗斯可能进一步降低油价或拓展其他亚洲市场,但短期内难以完全弥补印度市场的缺口。从地区能源格局来看,印度的进口多元化战略正在重塑区域能源贸易版图。印度增加中东、美国、非洲等地的能源进口,推动自身能源供应体系更趋分散,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赖。而美国通过施压与推销相结合的方式,试图强化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削弱俄罗斯的能源外交影响力,这一过程中,各国围绕能源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博弈将持续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