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医疗协同再提速 副中心与北三县架起连“心”桥
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冠心病中心副主任医师任燕龙结束一天的门诊后,匆匆赶往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那里还有5台心脏手术正等着他。
“现在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我们一个电话就能得到专业医疗建议,有时候不到40分钟,安贞的医生就能赶到我们院亲自做手术。”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尹建华感慨道。
这样跨省奔波的医生,这样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的场景,如今在京津冀地区已不再是新鲜事。
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点建设项目,启用一周年以来,门急诊服务总量已突破53万人次,其中津冀等异地患者占比高达45.69%。
这一数据标志着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有效缓解了北京中心城区的诊疗压力。
01 跨省手术的日常
“安贞大夫”进大厂,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优质医疗资源向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延伸的生动缩影。
任燕龙每次从通州院区结束门诊后赶往大厂,忙完回家最早也要晚上9点,最晚甚至到过深夜12点。
这样在通州、大厂两地奔波开展手术的经历,是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冠心病中心医生们的日常生活。
除了做手术,任燕龙每周末还会来大厂坐诊一天,每次都把北京安贞医院标准的诊断流程带到这里。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北京安贞医院根据大厂当地需求,不定期派遣专家36人次,累计完成门诊386人次、远程会诊38人次,高效完成手术600余例。
02 双向转诊的绿通
今年春天,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经历着生死考验。
突发的急性心肌梗死让他反复出现室颤,需要高级别生命支持。
“启用紧急转诊!”尹建华主任的话音刚落,对接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的专线电话已经接通。
这一紧急转诊操作,正是两院合作设计的 “急性期上转——康复期下转”双向转诊模型的实际应用。
任燕龙接到需求后,迅速协调组织开通了“绿色通道”。
在患者从大厂转运到通州的40分钟里,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紧急组建起一支20余人的治疗团队,手术台同步准备就绪。
患者一抵达,会诊团队便与大厂医生无缝衔接,第一时间开展病例会诊、评估病情。
经过数小时的手术,团队终于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03 从输血到造血
在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已有十年工作经验的医生仲亚飞如今已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而几年前的他,在面对复杂的心血管疾病诊疗和高难度手术时,还曾有过几分忐忑。
2022年,北京安贞医院打通了与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进修渠道,仲亚飞前往北京安贞医院朝阳院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
一年的进修时光转瞬即逝,仲亚飞满载而归。
如今,他每年都会和北京安贞医院的“老师们”在大厂共同完成约400台手术,他所在的心内科团队也独立完成了约40台冠脉介入检查及治疗。
仲亚飞的成长并非个例。
2024年以来,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已陆续派出5名医疗骨干到北京安贞医院参与门诊学习和手术观摩,另有4名医生分批次前往进行系统性进修。
04 诊断水平超前发展
去年4月,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正式获得 “国家胸痛中心” 认证授牌,成为全县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疗机构。
这个由心内科、急诊科、放射科、心电图室等多科室联合组建的“救命团队”,正是在北京安贞医院的助力下建成的。
今年7月31日,又一件让当地医护人员和居民振奋的事发生。
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引入了国内领先的冠心病精准判断设备——心磁图仪。
这套设备能在90秒内精准判断稳定型冠心病,具有无创、无辐射、无需造影剂等优点。
设备启用当天,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中心的专家团队专程来到心磁图仪室,为医护人员提供实地操作指导,并为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开展了专业培训。
05 通武廊一体化举措
京津冀医疗协同的发展不止于安贞医院与大厂的合作。
今年5月,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三地卫生健康委联合签发《通武廊医疗卫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5年度工作方案》。
该方案聚焦医疗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区域医疗协同能力提升等7大任务,明确了17项目标和20条举措。
三地将建立通武廊医养结合联盟、睡眠联盟、基层特色专科联盟,启动区域体重管理能力提升项目。
同时,三地还将搭建患者转诊绿色通道,推动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近年来,通武廊三地卫健委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区域内77家医疗机构以组建医联体、专科联盟,开展跨区域转诊、远程会诊等深度合作模式。
06 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京津冀地区已建立起115个区域医联体,覆盖河北省11个设区市和雄安新区。
这些医联体通过组建专科联盟、开展跨区域转诊、远程会诊等多种合作模式,有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医疗政策协同方面,京津冀地区实现6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914家医疗机构互认,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686家医疗机构共享。
这一政策有效避免了患者在不同医院间的重复检查,显著缩短了就诊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在通武廊地区,纳入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机构达49家,纳入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的医疗机构39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在心血管领域,今年4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通北一体化医疗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会在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召开。
会议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通北地区医疗高质量发展规划了清晰路径,将深化区域医疗协作,打造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 “通州样板”。
“技术下沉、人才培养,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让百姓受益。”北京安贞医院医疗事业发展部主任许峰说,与大厂的合作,只是医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统计数据显示,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入住老人中京籍比例高达90.73%。
这一数据折射出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广泛需求,更预示着医疗协同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京津冀医疗协同的列车正加速前行,每一次跨省手术、每一次双向转诊、每一位得到培养的当地医生,都在为这片土地上的居民筑起更加坚实的健康屏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