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上市券商三季报:经纪、投资业务成业绩增长双引擎
A股市场交投持续活跃与券商业绩高增的同频共振,正成为2025年金融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截至2025年10月30日,A股42家上市券商全部披露了2025年三季报,业绩增长态势强劲。
数据显示,这些券商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92.91亿元,同比增长62.48%,呈现出普涨格局。
其中,超六成券商净利润增幅在50%以上,更有12家券商同比增速超过100%。在这场业绩盛宴中,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双引擎”,共同推动了行业整体的繁荣。
01 行业全景:业绩普遍高增,头部格局稳定
上市券商三季报展现出行业整体欣欣向荣的景象。43家上市券商中,有42家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呈现出“双增长”的良好局面。
头部券商“强者恒强”的格局依然稳固。前三季度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券商依次是: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中金公司。
前十家券商合计实现净利润1195.48亿元,在42家上市券商净利润总和中的占比超过七成,行业集中度依然较高。
中信证券作为行业龙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达558.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1.59亿元,同比增长37.86%。国泰海通紧随其后,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58.92亿元和220.74亿元,同比增速均“过百”。
与头部券商的稳定表现相比,中小券商展现出更强的业绩弹性。国联民生、华西证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3倍,成为行业中的两匹“黑马”。
国海证券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707.54%,展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
02 驱动力解析:市场活跃带动经纪业务飙升
经纪业务成为券商三季报中最亮眼的增长点。东海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陶圣禹指出,上市券商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行情回暖下的各业务条线基本面改善。
2025年三季度,日均A股成交额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211%,推动两融规模稳定在2.4万亿元平台上,较去年同期约1.4万亿的两融规模有大幅提升。
在这一市场背景下,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普遍实现高增长。根据Wind数据统计,42家上市券商这一指标增幅最低值也有47.91%。
国联民生、国泰海通和国信证券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幅均超过100%,分别达到293.05%、142.80%和109.30%。
具体到公司层面,华泰证券前三季度实现经纪业务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66.1%,占营业收入比重23.7%。
招商证券前三季度经纪业务收入更是同比大增79.7%,达到66.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35.9%。第三季度单季,其经纪收入28.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62%。
03 投资业务:自营表现分化,整体贡献显著
自营业务作为券商第一大收入来源,对业绩增长贡献显著。按照自营收入=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的公式计算,37家券商自营收入实现增长。
其中,长江证券、国联民生、浙商证券、华西证券增幅超100%,展现出强劲的投资能力。
从绝对值看,头部券商在自营业务上依然保持绝对优势。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华泰证券这6家自营业务收入都超过百亿元。
华泰证券在三季报中透露,若剔除去年Assetmark出售带来的一次性投资收益,2025年前三季度及三季度自营收入同比增长79%和138%,显示其自营业务实质增长强劲。
兴业证券前三季度实现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34.3亿元,同比大增56.7%;第三季度投资净收益16.7亿元,同比增幅达67.7%。
不同券商在自营业务上表现出明显的“冷热不均”。在有可比数据的42家上市券商中,仍有5家自营收入出现下滑,反映出不同券商在投资能力上的差异。
04 其他业务:投行触底回升,资管承压
除了经纪和自营两大引擎外,券商其他业务线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投行业务在政策暖风下显露触底回升迹象。42家券商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251.51亿元,同比增长23.46%。
华泰证券前三季度投行业务收入1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5%。股权主承销规模524.7亿元,同比增长132.1%,排名行业第6。
招商证券投行业务同样表现不俗,前三季度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21.6%。股权主承销规模251.2亿元,同比增长97.9%,排名第7。
资管业务则整体面临压力,从手续费净收入变化来看,上市券商表现是收入下滑多过增长。42家有可比数据的上市券商中,仅有三成实现正增长。
华泰证券资管业务收入13.5亿元,同比-63.8%,但收入下滑主要系出售Assetmark后平台收入减少。截至2025H1,其资产管理规模6270亿元,同比仍增长23.9%。
05 行业展望:业绩与估值背离,配置机会隐现
尽管券商三季报业绩亮眼,但板块市场表现却并未同步跟上。截至2025年10月30日,中证证券公司指数今年以来仅上涨了7.21%,显著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19.70%的涨幅。
这一“券商板块行情与业绩增长背离”的现象引发了市场关注。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研究团队认为,这既与板块自身投资逻辑相关,也暗藏行业的深层结构性问题。
从表层看,择时难度高、行情与业绩错位以及个股分化剧烈的特征,影响着投资决策。更深层逻辑则指向行业本质,比如券商业绩难以预测、盈利强周期、竞争同质化等问题。
展望后市,机构普遍认为券商板块有望迎来配置新机遇。华泰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沈娟表示:“伴随上证指数突破十年新高,交投、两融高位活跃,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回归2万亿元以上,融资余额继续创新高,券商大财富业务趋势上行。”
开源证券非银分析师高超也预计,往后看,投行、衍生品和公募等业务有望接续改善,头部券商海外业务崛起和内生增长导向有望驱动本轮头部券商ROE扩张。
随着上证指数突破十年新高,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券商各业务线迎来了全面复苏。从经纪业务到自营投资,从投行到资管,业绩增长的基础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和可持续。
券商板块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机构欠配明显,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有望增强,板块具备估值修复潜力。
|
|